这两天最热的新闻是什么?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都知道了唐山的“出息”,而且连续霸占多条热搜,几乎成为全体女生的噩梦!
这场残暴围殴的开端始于一男子对一女生的性骚扰被遭到了拒绝,之后被男子和其同行的“人类”用酒瓶、椅子等围攻。
这件事让女生们感到恐惧的是,被打的几个女孩几乎是“完美受害者”:
她们没有穿暴露的衣服、没有去偏僻的场合、没有单独出行、没有去酒吧等人杂的场所。
她们只是几个穿着普通的女孩,坐在灯火通明的烧烤店里聊天吃饭。
最关键的是她们在被骚扰之后做出了大家都认为应该有的反应——大胆拒绝!
这场事件的发酵也引出了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——这场暴力,到底在于对人的暴力?还是对女性的暴力?
今天不聊两性情感,我们一起来聊聊对女性与暴力的看法。
性别暴力如何界定?
这件事情发生后,许多人觉得这就是一场黑恶势力的暴力事件,然而案件因性骚扰而起,是一起男性在实施性骚扰未果后恼羞成怒发生的案件。
试想如果女生的位子不是她们,而是几个男性,那这几个恶人还会上前搭讪吗?他们还会对几个男子拳脚相加吗?
可见,双方的性别,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动机。
施暴者是男性,受害者是女性,这两者并非偶然,而和封建社会的父权文化息息相关。
在父权社会的性别文化里,男性认为自我认同要建立在物化、占有女性之上,他们将女性视为“物品”,被女性拒绝的男人在父权社会中会被认作“不是个男人”。
一旦被认为不是个男人,可能会被同性群体排斥,简单来说就是丢面儿了!
这就是唐山男子暴打女生的根本原因!
唐山案件并非个例,有多少女生遇到过被喝醉酒的老公毒打、在大街上遇到流氓混混对自己说出肮脏下流的话、或是被人偷拍到照片到处传播……这些都属于性别暴力的范畴啊!
性别平等要从义务教育开始
暴力发生后,一些网友提出了“解决办法”,如不要半夜出门,晚上出门带个男的吧……不管怎么样,女性受到伤害就是她们有错?掌柜:听我说谢谢你,那你活着干吗,不活着不就没有危险了?
我们并不是想要挑起性别对立,而是女生们在这种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下太久了……
2017年,印度热播电影《一个母亲的复仇》中有这样一句台词:“我教了我的女儿二十年,让她知道怎么保护自己,而你却一秒都没有教过你儿子,不要伤害他人。”
所有人都在教女生如何保护自己,但是有多少人教育过男性怎么尊重女性?性别平等的教育也是全面性教育的一部分啊!
正确的性教育,不只针对潜在的受害者,强调自我保护与识别危险,还教育所有人,践行性别平等、尊重ta人性自由,让孩子不成为潜在的施暴者。
如果性别教育能在所有学校推行,从幼儿园开始,就教育孩子们要相互理解、尊重,他们长大后又怎么会对别人实施暴力呢?
不要只在伤害之后才想到性别教育,不要觉得恶性案件只是他人的不幸,更不要让性别暴力事件背后的种种因素继续影响下一代!
性别暴力的恶性循环,必须依靠全面性教育予以打破~!
希望性别平等早点到来!
这件事有一定的特殊性,给每个人重来一次的机会,虽然结果未必如我们所愿。就像电视剧《开端》一样,主角想发动全车人阻止悲剧的上演,反复循环了很多次还是失败了。
但是,勿以善小而不为啊!
好比新加坡街边砍人事件,一男子持刀砍女性,周围人都没有硬碰硬,而是寻找身边的道具扔向行凶人,才使受害者脱离危险。
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在于人们是如何对待女性、对待儿童、对待弱者的。
那句“妇女能顶半边天”,殊不知如今的女生们到底有多努力才能撑住生活的这片天呢?
随着此次事件的曝光,女生们的第一反应是,再也没有了在公开场合中拒绝性骚扰的勇气了……
在下一次的性骚扰中,是否能鼓起勇气拒绝而不会有生命危险?面对一个骚扰自己的男性,能否自由地表达不快?
网上有一篇《男性可以为支持女权主义做到的35件实事》的转载,其中提出了35条建议,呼吁男性以具体的行动来保证性别平等,如:
第4条:给女性留出空间,即使你不是那种真会对女性造成威胁的男性,也请不要随意离她们太近,因为她们没法在大街上判断出你到底危不危险。
第31条:如果你在酒精或者毒品的作用下可能会对女性有失礼的行为,那就请你不要摄入酒精或者毒品。
这些建议,并非是将每个男性个体视作假想敌或者犯罪者,而是指出性别不平等下,女性正在遭受的危险与歧视,并发出共同行动的呼吁。
呼吁男性:理解恶性案件对女性造成的安全恐惧、理解性别歧视文化和刻板印象给女性施加的诸多不公、理解性别暴力的结构与文化背景。更呼吁所有人,接受性别平等的理念原则,加入这场与人性之恶的斗争之中。
这不是“男性为女权牺牲的东西”,而是“为了成为一个善良、合格、会尊敬别人的人应当做的”~
当有一天,暴力发生后,舆论强调的不再是“打女人”而是“打人”的时候,我们是不是可以发出“终于不存在性别差异”的感慨了呢?
不论是消除暴力还是让欺负弱势群体的事件不再发生,都希望那一天早点到来~!